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令营英语面试偏题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令营英语面试偏题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先看一个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报告(2017-2019年的报告没有劳动时间数据),我国2.8亿农民工月平均工作24.9天,平均每天工作8.5小时,合计平均每月工作211.65小时。而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每月劳动时间是166.6小时,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在富士康这类的血汗工厂里,工人们在生产旺季的平均加班时间能达到80小时一个月,有些工人甚至加班160小时。
再来看一些数据。
1998年,全国小学招生人数为2201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840万人。2010年,全国本科招生人数为351万人,专科招生人数为310万人。看出啥了吧,1998年上小学的,到了2010年高考,有将近70%的人根本到不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那一刻,这还不包括每年将近100万的复读生数字。当我们感觉周边大学生泛滥,211毕业不算个啥的时候,其实你要知道,哪怕你上个专科,都已经甩开了90%以上的同龄人,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真实的中国是很多年轻人连高考的机会都不曾拥有。同样的那30%有幸参加高考的年轻人,在初中求学阶段恐怕都要碰到“学区”问题。“学区”要你就近入学,好的学区房价格不菲,退而求其次,找到关系找到人,3-5万择校费总是要给的。按照2013年(我只查到这一年的数据)中国劳动人口人均收入数字,占81%的农民、农民工和城市蓝领工人,年收入不到人民币5万元,如果按照中位数计算,月均2000元左右。现在是2020年,其实按照年均增加10%计算,中位数也不过3500元左右,考虑通胀和实际增长,乐观的估计中位数也就在3000元上下。你说,又有多少家庭能负担起这个择校费呢?另外,还有地区差异,教育资源上,二线的和北上广深没法比,小县城和省会没法比,从你一出生,这些就在那里。
阶层似乎已然固化
若干年前,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清华大学感慨道:“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其实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的社会阶层已然固化。西方有个典型“代变”说法:第一代把孩子送上大学,第二代学工科当工程师,第三代学商科经商,第四代学医或法律正式进入上层社会,第五代学艺术并成为同性恋,然后轮回。虽然带有一点玩笑,其实也是反映某种现实。那些从小“担水劈柴拾煤渣”早早就被生活榨干了精力的农村孩子,拿什么去跟从小上补习班、参加夏令营的城市孩子较量呢?平民阶层向精英阶层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阶层子女入读重点大学的机会是农民阶层子女的30.1倍,数字上好于2000年以前的43.6倍,但这其中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子女越来越多的选择出国。还有一些所谓“富几代”,就是那些有时间、有精力、有经费去攀岩、跳伞、玩Cosplay、喜欢汉服、摄影和潜水的孩子们,他们的父辈或祖辈也许或多或少都顺着改革开放中的“势”发展起来。
从面上看,广大的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年轻人,依旧艰难的生活在社会金字塔的底部,这就是发展中的中国现状,无法回避的现状。对于最近B站发布的“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本就是有着炒五四热度的“小心思”,不用过度褒扬,亦无须刻意贬低,我完全把这个当做“鸡汤”商业推广片观赏,冷暖自知。更不要抨击何冰,他是一个好演员。这里要强调一点,并不是说否定成功的年轻人,这些人中有许多是非常值得学习和肯定的。我们只是从数字上看,确实有一大波年轻人被游离,被忽视。
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期待多关注社会底层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年轻人,让他们享受到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最后,用美国思想家罗尔斯《正义论》里一句话结尾:“只有有利于底层人民(弱者)利益的不平等,才能算是公正”。
《后浪》,犹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激荡起青春的波浪。广大青年应在时代的大潮中奋勇向前,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青春的海浪中始终汇聚着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信仰。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奋斗正当时。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奋发有为。
要掀起为民的浪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泉。”要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坚守人民立场,新时代青年坚守人民立场,就要掀起为民的浪花,朝着为民谋福利的方向不断前进。坚守人民立场,看似平实描述,但它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靠青年用奋斗来践行、来落实。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向往开展,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真抓实干、善抓善干,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干;要久久为功,始终做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做好本职工作,持之以恒为民服务。
要卷起担当的波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身忘死,让青春卷起了担当的波涛。他们中有“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医护人员,有“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有上门挨户排查、不分昼夜坚守社区、镇村的基层志愿者……他们用奉献与责任绘就家国担当。青年担当就要立足岗位、把握当下,锤炼品德修为,增长本领才干,勇于创新创造,展现出青年一代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把个人理想与奋斗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新时代祖国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我倒是不同意见,对于当代青年当然要鼓励,但我更多的是忧心,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这一代意识淡泊,改革开放太注重经济了,而忽视了我们的根,文化才是国家的生命力。其次,教育体制问题,中国14亿人口,本不缺创新人才,但应试教育埋没了无数天才,学英语更是扼杀了无数英豪,浪费大量精力学哑巴英语,没鸟用,最后,希望百家争鸣盛况早日到来,央视多说人话,不说了,你懂的…
演员何冰的说词《后浪》我没有直接看到,但鉴于平常对他的了解,不是他的粉丝,没有关注他,认为他对于工作,生话,作风还是比较正派的一个人。
很励志,陈适明就很欣赏此。
至于后浪说,也就是论当今年轻人吧。当然了,前浪,中浪,后浪。
我明白何冰的意图,就是后浪者们要推前浪,需要努力学习,思想积极,去其不良之恶习,将中华精华更好的发扬传承而已。
个人觉得是有必要的。说实话,联系导师这件事真的要看报考的专业、招收的学校、分数线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初试成绩够高
这样的同学,确定能进入复试,这可以查询往年报考学校的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这样大概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联系导师时,一定要对到时的课题有一个了解,可以网上搜索他所发表的文章。为什么说必要呢?
1、你能给老师留下一个影响,如果你简历够精彩,在复试中老师会倾向于你。
2、你可以对导师的信息有一个了解,选择联系有许多课题的导师,这在你以后研究生涯中帮助非常大。
二、初试擦线党
作为今年的擦线党的一员,我说一说我的经历。擦线党在国家线没出来之前,真的非常痛苦,因为不知道今年情况是怎么样,不能对自己有个定位。这类同学要准备调剂,又要关注第一志愿学校分数线。联系导师时,要注意广撒网,把招收所报考专业的学校列出来,排除根本没希望的学校(可以查看该学校的往年复试线),着重前几年接受过调剂的学校(目标学校官网可以查询),有以下几点好处。
1、导师基本都会回复邮件,告诉你具体情况,但在分数线没出来之前,也不敢打包票。
2、这个时候,大学期间有课题或者工作期间有项目的同学相对于占优势,导师也会更加喜欢这类同学。
3、如果联系的导师,往年接受过调剂,而且又对你有好感,就会告诉你具体接下来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你就要重点联系这类导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令营英语面试偏题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令营英语面试偏题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